胖大海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最好新秋时这份处暑调护指南请收下
TUhjnbcbe - 2023/3/20 20:32:00
白癜风多久能治疗好 http://m.39.net/pf/a_4786533.html

处暑,即“出暑”,说的是热气消散,秋凉渐起,暑气至此而止矣。气象学中提到,三伏出伏以后会有短期回热。这种早晚清凉、午后高温的天气,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秋老虎”。

季节交替,胃肠道会出现哪些变化?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处暑将至,又有哪些养生调护小妙招?我院脾胃病科专家给大家准备了这些调护指南,助您的胃肠道远离“多事之秋”,享受“最好新秋时”。

处暑将至,我们的胃肠道会出现哪些变化?

中医认为,燥是秋天的主气,燥邪伤人,耗伤阴津,可以出现皮肤紧绷干燥、口唇咽喉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在炎炎夏日,人体大量出汗,机体处于过度消耗的阶段,肠道功能减弱,而处暑时节天气转凉,人体消耗减轻,很多夏天里食欲较差的人会逐渐好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食欲旺盛,暴饮暴食,会加重胃及十二指肠的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诱发胃病。

在处暑时节,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昼夜温差大,加之待在空调房间时间长,腹部防护不当,忽冷忽热的气温容易让肠胃受到“秋凉”的侵扰,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对于南方地区,处暑期间天气闷热,湿热之气仍在,容易引发“暑湿”,表现为脾胃功能减弱、疲乏无力、头昏嗜睡、舌苔厚腻、容易感冒等。

多事之秋,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入秋之后,胃口好转,食欲渐旺,民间素有“贴秋膘”的说法。然而有些人群把“贴秋膘”当成胡吃海喝,过量进食烧烤炸串等高油脂高蛋白食物,增加胃肠道负担,可能引起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另外,有些中老年人讲究进补,过多食用温热食物或药物,如鹿茸、肉桂、羊肉等。这些都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帝内经》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燥邪当令,最易伤肺。处暑饮食讲究益气养阴、润燥消暑,进补讲究补而不峻、润而不腻。食物可以选择瘦猪肉、猪肺、鸭肉、梨、甘蔗、香蕉、葡萄、蜂蜜、莲藕、菠菜、荸荠、银耳等,中药可以选择山药、百合、莲子、沙参、玉竹、麦冬、玄参、天冬、茯苓等。

预防秋燥,饮食上还应注意宜多食粥,足量饮水。处暑时节,早上可进食粥水,如山楂粳米粥、百合莲子粥、橘皮粳米粥等,具有健脾养胃、益气养阴的功效。另外,中医有“朝盐水,晚蜜汤”的说法,早上一杯盐水可以补充炎热天气下人体晚上消耗的水分,而蜂蜜则可以防秋燥。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ml,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对饮水量作适当调整。

处暑推荐5个食疗方

1.山药薏苡仁柿饼粥

鲜山药g、薏苡仁60g、柿饼60g、陈皮3g、粳米g。

取鲜山药洗净、切小块,柿饼切成小块,陈皮湿润后切丝。加水适量,先将山药、薏苡仁煮至烂熟后,加入粳米、柿饼、陈皮同煮成粥。

补肺健脾、养阴润燥。用于肺脾气虚、大便泄泻、食欲减退等。

2.百合莲子粥

粳米g、百合25g、莲子25g、冰糖适量。

将莲子、百合洗净,粳米淘洗干净,三者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滋阴润燥、健脾益肺、助消化。

3.西洋参石斛炖乌鸡

乌鸡一只(切块)、铁皮石斛10克、西洋参20克、蜜枣、姜片、葱段、料酒、盐适量。

乌鸡宰杀洗净切块;铁皮石斛、西洋参洗净。将乌鸡、铁皮石斛、西洋参、姜片、葱段、料酒放入炖盅,加水适量,隔水炖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补益气血、益胃生津。适合于气阴两虚、虚火烦躁、神疲乏力、体虚倦怠、胃口不好等人群。

4.苦瓜鲫鱼皮蛋汤

新鲜苦瓜1个、皮蛋1个、鲫鱼1条、生姜、食盐少许

苦瓜切开洗净,去瓤和籽后切块;皮蛋洗净去壳,切块待用;鲫鱼刮鳞洗净,去掉腹内黑膜。油微热后,下鲫鱼两面煎至微*,倒入适量清水,与姜片一起煮沸转中火慢煮20分钟,下苦瓜和皮蛋滚10分钟,放入食盐调味。

清热解*、健脾利水。

5.无花果大海茶

无花果3枚、胖大海10克、蜂蜜适量。

将无花果切碎,与胖大海一同用沸水冲泡,放至常温后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润肺利咽,润肠通便。有助于缓解秋燥伤津,如口干咽燥、大便燥结等。

面对新秋时节,分享4个养生调护小妙招

1.起居有常。《*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意思是指进入秋天以来,阳气快速衰减,阴气逐渐增长,人应早睡早起,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影响人体。顺应自然作息,早睡早起,减少熬夜,有助于贮存体内阳气,保障睡眠充足,人体才能更好地恢复精力、养阴培元。

2.腹部按摩。平日里可适当按揉腹部,或坐或卧,以肚脐为中心,适当用力,缓慢推揉。腹部按摩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另外,可适当按揉或艾灸足三里(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梁门(人体上腹部,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三阴交(胫骨后缘内踝上3寸)等穴位,具有健脾祛湿、养阴润燥的效果。另外,按摩时应注意避免腹部着凉。

3.适当运动。进入秋季,自然之气由“盛长”转向“闭藏”,人体阴精阳气也应顺应自然变化收敛内养。处暑期间,人体运动量不宜过大,不可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耗损阴津,而是以周身微热而不出汗或微微出汗为好,例如户外散步、慢跑锻炼等。

4.稳定情绪。古人有“伤春悲秋”的说法,是指秋季草木凋零,自然界一片肃杀的景象,容易引起人们意志消沉或惆怅抑郁惆怅。此时更应注意“静心养性”,保持情绪稳定。若情绪不稳定,事事过激,容易烦躁生火、灼伤阴津。平日里应注重收敛神气、安神定志,切忌情志大起大落。

我院脾胃内科(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江家赞提醒,处暑时节并具暑湿和秋燥的特点,稍不注意容易影响人体胃肠道消化功能,人们应根据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自身情况,科学地调整饮食方式。处暑将至,除了饮食调护,起居作息、运动锻炼、情绪脾气等方面也要多加重视。保护胃肠,调整饮食,愿您安稳度过“多事之秋”!

专家介绍

江家赞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本科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硕士,从事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广州中医院、医院、医院进修消化内科。可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一项,参与各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出诊信息

总院: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内科门诊3诊室,

周四中午(12:00至13:00)内科4诊室

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好新秋时这份处暑调护指南请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