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大海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纪念正月十七丛林清规制定者百丈禅师圆寂
TUhjnbcbe - 2022/10/11 22:52:00

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七,是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百丈怀海禅师(—)圆寂纪念日。

据《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及《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古尊宿语录》等有关资料记载,怀海俗姓王氏,福州长乐人。幼年出家,初依潮阳西山慧照和尚,后依衡山法朗和尚受具足戒。往庐江(今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读藏经多年,具备了深厚的经、律、论佛学知识。

大历初年(),听说马祖道一禅师在南康(今属江西)竖立法幢,师遂前往投其座下。马祖非常器重怀海,让怀海作自己的侍者,以便随时随地提携点拨他,令他早日明心见性,传承禅门心灯。

每当施主送斋饭来的时候,怀海刚揭开饭筐的盖子,马祖便拈起一块胡饼,对着怀海问:“是什么?”三年之中,马祖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向怀海开示佛法的大意。

有一天,怀海禅师陪同马祖在野外行脚。这时恰好有一群野鸭子从附近飞过,马祖问:“是甚么?”怀海禅师道:“野鸭子。”马祖问:“甚处去也?”怀海禅师道:“飞过去也。”马祖突然转过身,使劲地拧怀海禅师的鼻子。怀海禅师疼得失声大叫。马祖道:“又道飞过去也!”怀海禅师言下恍然大悟。

事后,怀海禅师回到侍者寮,悲伤地大哭起来。同寮见他这个样子,便问:“汝忆父母耶?”怀海禅师道:“无。”同寮又问:“被人骂耶?”怀海禅师道:“无。”同寮道:“哭作甚么?”怀海禅师道:“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寮问:“有甚因缘不契?”怀海禅师道:“汝问取和尚去。”

于是,同寮来到方丈室问马祖:“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请)和尚为某甲说。”马大师道:“是伊会也(他已经开悟了)。汝自问取他。”同寮重新回到寮房,说:“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怀海禅师于是呵呵大笑起来。同寮感到莫名其妙,问道:“适来(刚才)哭,如今为甚却笑?”怀海禅师道:“适来哭,如今笑。”同寮听了罔然不知所以。

第二天,马祖升堂说法。大众才集在一起,怀海禅师却走出来,把马祖的座席卷走了。马祖于是下座,回到方丈室。怀海禅师也跟着进去了。马祖问:“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怀海禅师道:“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马祖问:“汝昨日向甚处留心?”怀海禅师道:“鼻头今日又不痛也。”马祖道:“汝深明昨日事。”怀海禅师遂作礼而退。

又有一天,怀海禅师再参马祖,侍立在马祖身边。马祖拿起绳床边的拂子,高高擎起。怀海禅师问:“即此用,离此用?”马祖于是将拂子放回原处。过了一会儿,马祖问:“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你今后开口说法,将如何教人)?”怀海禅师也擎起绳床边的拂子。马祖道:“即此用,离此用?”怀海禅师听了,也将拂子放回原地。这时,马祖忽然振威一喝。这一喝如此厉害,直震得怀海禅师三日耳聋!

上述两则公案,极富戏剧性,充满了禅机。千百年来,它们一直在禅林中传颂着,成为参禅者参究的主要话头之一。百丈禅师在马祖座下开悟,与当时的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并为马祖座下的三大入室弟子。

唐贞元四年(),马祖圆寂,怀海禅师掬一把清泪,曾一度住在石门山马祖塔旁隐修。后周游四方,来到了江西新吴(今奉新县)大雄山下。一时,四方衲子争相参礼。因为此山高峻,人称百丈山,所以怀海禅师也就被称为百丈和尚,或者百丈怀海。

从初祖达摩到三祖僧璨,禅宗的教化与修行,还只是个别现象。当达摩禅法传到四祖道信的时候,道信大师的门下就有了五百余人的盛况;传到了五祖弘忍的时候,就有了七百人的盛况;再传到六祖慧能的时候,四方学者云集,终于出现“缁白千余人”的盛况。慧能大师之后,禅宗学人越来越多,并且大都居住在律寺里。

律寺里的教育方法与修行方法,有许多方面是不适应于禅宗的,对于这一点,百丈禅师“常尔介怀”,于是针对禅宗的特点,结合佛教的大小乘戒律创立了“从林规式”。由于百丈禅师住锡在百丈山,所以他所创立的“丛林规式”自然被称之为《百丈清规》。

自从百丈禅师制订了《百丈清规》,禅宗也就有了自己的规章制度。《百丈清规》的出台,为禅宗的特别教育方法与修行方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极大推动了禅宗的发展壮大。

在百丈清规中,有“普请”制度。“普请”就是共同参加劳动,上至大方丈,下至小沙弥,所有的出家人都必须参加集体劳动,无人例外。把集体劳动制度化,这是需要超人的胆识与魄力的。因为古代印度的佛教制度,一直就是托钵乞食制,不许从事耕种劳作,并且把比丘的耕种劳作视为不正确的活命方式。百丈禅师从中国文化的实际出发,及时地对佛教制度作了大胆的调整,提倡“农禅并重”的丛林作风。而且身体力行,除了领着大众修行之外,还亲自参加集体劳动,并且留下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丛林佳话。

根据灯录上的记载:凡是“普请劳作”,百丈禅师总是随众共作,直到晩年,他每天仍下田干活。徒弟们多次恳求说:“师父,您这么大年纪了,就在家休息吧。”百丈禅师总是笑笑,依然随众干活。首座和尚就和大家商量,把师父的劳动工具悄悄地藏了起来,百丈禅师找不到自己的劳动工具,无奈只好留在寺里。

吃饭之时,大家都到齐了,斋堂里唯独不见百丈禅师的身影。几位弟子来到方丈室,看到师父端坐禅床,便问:“师父,您怎么不去吃饭呢?”百丈禅师说:“既未劳作,即不应吃饭。”弟子们端来饭菜请师父吃,百丈禅师异常坚定地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二天,弟子只好将工具还给他。从此,“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成了千古传颂的丛林佳话,百丈禅师则成了禅僧们效法的榜样。

百丈禅师入灭于元和九年()春秋九十四岁。禅师嗣法弟子甚多,最著名的有沩山灵祐、*檗希运、长庆大安等十五人。百丈禅师生前所创立的农禅并重的丛林生活制度和清规(百丈清规),对中国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念正月十七丛林清规制定者百丈禅师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