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国家启动特岗计划以来
很多大学毕业生
积极投入到农村教育中去
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
降低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更重要的是
他们为农村义务教育
注入了新鲜血液带去生机活力
他们
弥补了农村教师队伍资源短缺的问题
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他们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技巧
打造灵动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
他们积极开设兴趣社团
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
丰富校园生活
他们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
不仅是知识的灌溉者
更是学生们的哥哥姐姐,小伙伴
特岗教师的到来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农村教学落后的教学面貌
为农村教育带来了希望
01
搭建快乐学习的平台
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王静老师是黑龙江人,9年前考上特岗教师,到河北承德虎哨营小学教书,5年前被调往承德丰宁第三小学。农村的孩子课堂上不爱说话,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强。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呢?王静老师有自己的一套独创秘籍。课堂上只是“我说你听”不仅让学生感到疲倦,而且对知识吸收的效果不好。王静老师希望学生可以在做中学,她把室内外,校内外教学结合起来。比如讲小学数学中的“圆柱底面周长”一节时,正是夏季,校园中树木茂盛。她带着学生在校内寻找不同粗细的树木,用绳子围树干一圈来量取树干周长,从而得出圆柱底面周长公式。这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深刻印象。
上思想品德课时,普通教师经常,王老师认为直接把课本上的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灌输的方式,效果不好。真正的思想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从实践中让他们受到熏陶。如她把“孝亲敬老”这个话题制作成调查问卷,带着学生去校外搜集居民的观点看法,并做出统计总结。或者给学生一些文明,诚信,包容,坚强等主题,让他们结组排出情景剧在课堂上表演。讲到垃圾分类时,带着学生走到校外去捡垃圾,亲自辨别垃圾种类,并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这种将理论教育和劳动实践结合起来的方式是学校以前没有出现过的。
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呢?王静老师在班级设置“你追我赶的竞争学习机制”来到王老师的班上,最惹人注目的是正对面的“星星墙”墙上贴着班里32个学生的一寸照片,四个学生一组。照片右边贴着一张12寸大小的蓝色卡片,每张卡片都贴着红色的小星星。这面星星墙最上方写着“今天,你有星星了吗?”
王老师的灵感来自于腾讯QQ,她希望把这个闯关升级的学习方法用到班级上。学生如果积极回答问题并能答对,在考试中名次进步很大,或者做了好事如拾金不昧都可以获得一颗星星,每20颗星星换一个月亮,20个月亮换一个太阳,最后得到太阳多的就有机会兑换奖状或是礼品。由此课堂的风气一下子就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不仅积极表现自己还能将品德教育转化为实际行动。
王老师对这种竞争机制的效果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仍然有学生没有进取心。她想只能让这些学生从责任感出发才能减轻惰性,于是王老师又想到一个小组争先的方法,并与闯关升级结合起来。把所有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成员的优秀表现不仅使自己获得星星也给小组加分,各组之间互相比拼,成员的星星总数就是小组的成绩,每个月评选出前三名的优秀小组给予奖励。这样每个成员即使不为自己争光也会带着团队的使命感责任感努力上进。通过这两种方式的结合,王老师班上同学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在这九年的教师生涯中,王老师一直在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今课堂变得灵活生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主人。学生的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02
借助音乐课程
展开审美教育
河南周口太康县一名音乐教师在抖音上拥有很高的人气,粉丝达到了11.4万,她就是90后特岗教师王振君。王老师长发飘飘,温柔甜美,被学生们亲切称呼为君君老师。
王老师所在的中学是由附近小学、中学合并在一起建立的。几乎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高年级的最多两个班。王老师教四到八年级的音乐课。
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很少有孩子上过艺术兴趣班,学生对于艺术认知只能来自于学校。但是农村学校缺少音体美教师,很多学校几乎不设音体美课程。艺术、审美教育在农村学校形同虚设。为了让还孩子们学会欣赏音乐,懂得欣赏美,王老师绞尽脑汁。音乐课本上的歌曲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学生不感兴趣,合唱的时候似乎都没她一个人唱的声音大。原因在哪呢?孩子们不喜欢这些老歌。能不能老歌新唱,孩子们不是喜欢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中的歌曲吧。说干就干,于是王老师去研究这类流行唱法,并在课堂上演奏传统歌曲,新瓶装旧酒,很快让孩子们爱上了这些“老歌”。
如何让孩子们学会欣赏音乐呢?首先要多听音乐培养感觉,其次对曲子有深入了解,学会鉴赏,知道曲子好在哪儿。”王老师通过抖音找到一些纯音乐如《卡农》、《梦中的婚礼》、《雨的印记》、《天空之城》在课堂上播放,并找学生说出听完后的心情。纯音乐有一种沉浸感,让人沉心静气,每个人听完都有不同的主观感受。王老师谈到播放《雨的印记》时,有的学生忧伤的望着窗外,若有所思,有的学生却时不时的嘴角上扬。
当听完大量的音乐后,再去让学生对乐曲做深入理解。王老师经常让学生听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区别,例如用萧和小提琴分别演奏《梁祝》。然后为学生讲解中西乐器的分类,音色,旋律,曲调以及歌曲表现的情感价值和背后的故事。
音乐还能解决学生的矛盾,第一次听说吧!王老师就是这么做的。王老师说:“这其实很容易解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十分正常,我不会去训斥、劝导他们,就让他们站在一起合唱一首关于友情的歌,等到他们能非常默契的合唱完,他们也会相视一笑,怒气全消了。我想让他们相信音乐有化解矛盾的力量,一首歌曲抵得上千言万语。”
王老师在她的短视频中写道:后来我也用上了扩音器,喝上了胖大海,喜欢走教室的后门,将青春留在了校园,幸得你们的童年有我,我的青春有你们。
这位年轻教师多方位培育学生的音乐审美,让学生知道了高雅和低俗的区别,使学生爱上音乐和艺术,学会发现和鉴赏美。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塑造。
03
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
李志坤今年25岁,一名特岗教师。“你看我现在是不是特像老师,你能想象吗,读书时的我有长长的脏辫,有耳饰”,李老师说道,看着眼前这个阳光、干净的大男孩,我张大了嘴巴。
在老师和孩子眼中的李老师是一个又帅又全能的人,他会钢琴、吉他,会玩滑板、打篮球,会做饭、会理发,甚至还会开铲车、拖拉机。这么一位灵魂有趣的老师又给农村教育带来哪些改变呢?李老师曾经任教过的坝安小学,原来只开设语文数学课,李老师在承担语文和数学课程的同时,又申请开设了英语课和音乐课。他形容自己是教语数英的音乐老师。
年9月李老师被调到县城的洛恩小学教书。在洛恩小学李老师发现很多学生有艺术天赋,有人嗓音清亮,有人身体协调性好。李老师认为如果学校能开设兴趣班,不仅可以让学生发展自身优势还能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于是他向学校递交了申请,校领导认为这个想法有创新性,便组织筹建了广播社,舞蹈社,合唱社等一些社团。除此之外,李老师在电脑上下载了许多电影给学生观看,学生们围着电脑一个个目不转睛,老师才发现很多孩子从未看过电影。这些学生不了解明星,不知道什么是影院,他们的世界只有村子围起来这么大。为了让他们去接触新媒体,李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开直播。教他们抖音上流行的歌曲,舞蹈,学生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现代舞、杯子舞。
李老师还自费为女孩儿买来汉服给她们拍照,并讲解每个朝代服饰的特点,这些学生面对着镜头显得青涩又腼腆。他的抖音视频上写到:即使田埂拍照很困难,老师也想把你们最美的童年记录在此时此刻。
他时常鼓励学生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位哈尼族的小姑娘说:“我以后要去大城市当一个音乐家,像李老师这样懂音乐”。
这位年轻的90后老师喜欢分享日常,经常把自己作为特岗教师的生活,课堂教学,和学生们的美好时光上传到抖音上。他期待着用短视频让外界了解乡村教育的困境和农村学生的淳朴美好。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吸引了一大批热心的社会人士、粉丝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