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大海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散忆康中
TUhjnbcbe - 2021/7/4 20:18:00

散忆康中

散忆康中

年9月,我终于坐在了康杰中学的教室里。

康杰中学是以抗战英雄嘉康杰的名字命名,其前身是晋南专校。我进入康中时,她不只享誉三晋大地,在全国也颇有名气。年的冬天,在我就读的南开大学的校园里,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看望参加全国54所重点中学校长会议的康中母校校长,其影响可见一斑。

当时康中面向全地区13个县招生,汇集了整个河东大地的少年英才。每一届毕业生中送往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几乎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全省的文理科状元也大都出自康中。可以说这里是大学的摇篮,走进康中就等于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在这里你可以有三年的时光不断修正你的大学目标与未来的专业方向。在这个校园里,青年人的思维空前活跃,无论你多么特立独行也没有人奇怪,也许这是未来思想家的萌芽也未可知。校园里活跃着鲁迅文学社、英语兴趣小组、物理化学爱好者等等社团。

三十年前,我与一群来自不同县域的农村孩子带着初入城市的梦想,在物质极端贫困中自由翱翔在这座著名的知识乐园。根据我的特长,课外我参加了鲁迅文学社。我们的辅导老师姓杨,北师大毕业,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讲课时嗓门特大。戴一副白色塑料框眼镜,在我的眼里特有风度。文学社活动了几次后,我开始羡慕那些口头作文组的同学。那时候的口头作文非常流行,地区省里经常举行口头作文大赛,看着同学在台上侃侃而谈,真让人羡慕。内心的跃跃欲试,终于没勇气表现出来。这种抛头露面的比赛大都选择城市的同学参加,也许他们的成长环境赋予了他们这样的气质,农村的同学相比而言,似乎更内向些。就我而言,内心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热情,但在现实面前我常常因为难以逾越的生计问题而格外实际。这样的性格与我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

康杰中学汇集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使我终生难忘。教高中地理的解良田老师、中国地理的石音老师、历史石昌老师、英语张兴隆老师、语文梁隆登老师等等。解老师能把高中地理讲的出神入化,使我对地质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地质构造、断裂图示引起我无限遐想,我甚至产生了未来作一名地质工作者的冲动。教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的石音老师是南方人,他上课的时候喜欢用慢悠悠的南方口音讲各地的风土人情。记得有一次讲到前苏联的一个城市库兹巴斯,他说,学习要会联想,这个地名你们多读几遍会联想到什么呢?教室里立即响起一片库兹--巴斯声,随后是一阵暴笑。趁着气氛活跃,石老师在一片笑声中开始讲解这个重镇的物产,同学们在台下凝神聆听。

教历史的石昌老师是北京知青,打过篮球中锋,身材高大魁梧,颇有风度。他上课不拘小节,十分风趣。也许是继承了他做教授父亲的基因,古今中外历史烂熟于心。记得有一次上课,他走上讲台待同学们起立问好后,他说了一句英语“goodbye”,大家的笑闹声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他做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说,哦,第四节课才开始,我以为要下课了,大家累了吧?不累!教室一阵欢快。

他讲道戊戌变法时,对戊戌六君子极为推崇。后来看电影《谭嗣同》,读林觉民的《与妻书》,我会不由得想到石老师讲课时的神态。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段话,一是,人要有信心,没有信心,你也许连这六楼的教室也上不来;针对一些同学逃课出去寻求玩的自由,他说,人若不放弃小自由,那么你永远也不会有大自由!这两句他在讲课时不经意说出来的话,在高三学习最苦的时候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极大的鼓舞了我的学习劲头。听说他后来回了天津,想必一定仍是个好老师。

语文梁老师的古典文学造诣极深,名家名篇信手拈来,讲课中旁引博证,极为生动。在他的带动下,我读了许多名作,受益匪浅,作文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

高中时我一直担任英语课代表,对英语自然情有独钟。教英语的张老师那时候刚从师范学院毕业,善于创新,他首先开始了在课堂上营造语言环境,用英语讲课,用英语提问,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

现在看来,似乎没什么特别,但在二十年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样的教学方法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忆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