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西京三部曲”为代表的舞台艺术精品,到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著名作家、剧作家陈彦以一部又一部优秀作品获奖无数,赢得了戏曲观众与小说读者的共鸣,又以近期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剧《装台》而走入了千家万户观众的心中。数十年来,陈彦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努力开掘普通人的生命价值光亮,从传统中获得营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对人心世事的深刻洞察,以旺盛的创造力,塑造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不断从创作的高原走向艺术的高峰。为此,记者以独家专访的形式,试图从一位优秀作家、剧作家个案的角度,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诠释艺术创作的真谛。
艺术创作首先要做到“真”
记者:您怎样评价电视剧《装台》?听说您的小说《主角》未来也将被搬上荧屏,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剧本改编阶段,您怎么看待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
陈彦:电视剧《装台》改编得好,导演、演员也做得很好。他们做到了尊重原著,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都是朝着现实主义路子改编的。作为原著作者,我向他们致敬。
电视剧有它的创作规律、市场规律,和小说是两个受众群。电视剧、戏剧受众群的欣赏习惯,一般是最后希望有一个“大团圆”结局。我的小说没有循着这个路子走,小说《装台》的刁大顺最后娶了大吊(剧中改名大雀)的妻子,这是对朋友生命托付的责任。女儿刁菊花外头折腾一圈后又回到生活原点(家里),仍然要让刁大顺望而生畏、操劳不尽。这种结局要放到电视剧里,估计很多观众不太能接受。按照影视创作规律将剧的调子变得更加温暖一些,体现了这门艺术对大众审美的适应。
从某种角度来说,文学和影视承担的功能既相同也不同,相同,都是引领社会的真善美;不同,可能文学的处理方式会更丰富、更多侧面一些,但这在影视呈现中也许会产生歧义,所以影视处理往往会更简洁、清晰一些。
记者:小说《装台》《主角》写作分别花了多长时间?一天写多少字,写作有没有碰到困难、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持续的写作尤其是长篇创作并不容易,怎么坚持下来的?
陈彦:《装台》写了两年多,《主角》也写了两年多。写作都是用业余时间,周六、周日和节假日都在写。写《主角》时在陕西行*学院上班,充分利用了四个寒暑假的时间。有时工作日下班回去也能写上来字。
我反复说过,我的写作特点就是写最熟悉的生活。这样写起来才不会艰涩。拥有大的生活储备,才能做“压缩饼干”;反之,生活积累很少,就泡成了“胖大海”,效果不会好。从青少年时期起,自己就爱好文学,因为爱好,就能忍受住寂寞和痛苦,几十年,几乎把业余时间都交给它了。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加上上班,这就是我的生活日常和文学日常。写《主角》最早是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原名叫《花旦》,写了五六万字就放下了,原因是所写的东西太熟悉,什么都“往里钻”,写了一堆“婆烦生活”。调离后,跳出去再从“庐山”之外看,才捋得清晰一些,著名评论家李敬泽看完《装台》,给了很多肯定和鼓励,说你何不再写一个“角儿”?我就把《花旦》翻出来,用两年多时间写成了《主角》。
每一地域都有它的文脉传承
记者:陕西文艺现象惹人注目,陕西作家群在全国影响很大,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声名赫赫。为什么陕西这片土地能产生这么多作家?现在您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