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大海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当代名人总第29期l诗词歌赋字
TUhjnbcbe - 2024/10/13 16:30:00

《当代名人》年第14期

总第29期目录

当代雅文

张顺富:查干湖怀头鱼

张顺富:查干湖糜子

于佳琪:芦苇芊芊故乡情

吕凤君:老磨坊

魏安民:向海,美到了心灵里

江其田:春到嫩江湾

吴亚芹:送饭

崔喆华:我的秋

诗美人间

初航:秋的组章

初明:秋绪二首

王凤立:乡愁在阳光里雀跃

赵家忠:寻找

图南:律诗四首

纪玉检:诗意乡村(新韵三首)

书画视界

白沙:书法四幅皮郁华:篆刻五幅

当代雅文

1

张顺富:查干湖怀头鱼

查干湖产一百多种鱼,怀头鱼很少见到。记得我9岁那年,我哥哥去参加冬捕,渔场给分了两麻袋鱼,用爬犁拉到家,其中一麻袋装有一条怀头鱼,还露出长长的尾巴。

怀头鱼有60多斤重,头有小水桶般粗,怀头鱼周身淡黄色,还带条状白色斑纹,长有1.2米多。当哥哥把怀头鱼倒在地上时,我和几个小朋友上前去抬,刚能抬起来。当时我们小,不知道这鱼叫什么鱼,后来问妈妈才知道这种鱼叫怀头鱼。哥哥带着冰镩,领我们到冻冰的井沿边,去镩冰,回来把怀头鱼用冰埋上,再洒上水,把鱼冻在仓房边背阴处。妈妈说,先别冻,把鱼化开,我割下来一部分用。等怀头鱼化冻后,妈妈用刀把怀头鱼肚子切下有十多斤,剩下的让哥哥领我们把鱼冻上了,留着过年吃。我们眼巴巴盼着妈妈给我们做怀头鱼吃,可等好长时间,妈妈把怀头鱼切了有一斤多重的一块,用汤锅炖汤。我想,妈妈做这么点怀头鱼汤根本不够全家喝。正在我想妈妈为什么炖这么少的汤时,妈妈把炖好的汤,装在一个盆里,用棉毛巾包好,拿走了。我馋着想喝怀头鱼汤,没喝上,不知道妈妈做汤送给谁?我跟在妈妈后边,想看个究竟?妈妈捧着装有怀头鱼的汤盆,直奔村东头王二宝家去了。等妈妈回来,我才知道王二宝媳妇生小孩后,没有乳汁喂婴儿,婴儿饿得直哭。这几天妈妈全村找哺乳期的妇女要乳汁,给婴儿吃。怀头鱼汤是催乳的最好食品,妈妈看到哥哥分回了怀头鱼,首先就想到为王二宝媳妇做催乳汤。王二宝应征入伍,刚走不到半年,他媳妇生产了,村里又没什么亲属,妈妈带领村里几位善良的婶婶在照顾产妇。我知道情况后,非常赞成妈妈的做法。妈妈连续十多天给王二宝媳妇做怀头鱼汤喝,还真管用,王二宝媳妇真的有了乳汁,生的小男孩吃上母乳后,也不哭不叫了。查干湖村民们多年养成了村规民俗,一家有困难全村都帮扶,村民们很团结,几十年来从没有听说大人小孩有不良的行为。从小在查干湖边长大,第一次看到怀头鱼,总觉得有疑问?我问妈妈:夏天打鱼怎么从来没看到过怀头鱼呢?妈妈说怀头鱼怕热,夏天在水底下活动,很少游到水上边来,渔民很少打到它。解放战争时有一个解放军首长受伤,在咱们家养伤,你爷爷找个老渔把头,弄了新鲜羊肉做诱饵,下了趟底钩,好歹弄上一条40多斤重的大怀头鱼。到家后把怀头鱼分解成几十份,用大筐装上,放到大土井里冰着,每天炖二斤,为解放军首长吃。吃了20多天,解放军首长伤口愈合,上了前线。怀头鱼营养价值高,但钓上它很难。冬捕时有时能捕上来一两条,夏天渔民钓鱼时,几乎很难钓到。最近几年因工作关系,我回家乡查干湖次数比较多。我询问不少渔民和渔场领导,他们都说多年来打上怀头鱼也很少。去年我陪同云南文联一位副主席去查干湖参加颁奖会。松原市作家协会王主席和赵书记在查干湖宴请我们,宴会上突然上了一条一米多长大鱼。服务员说,这是今年查干湖冬捕第一网打上来的一条怀头鱼,场长说给你们尊贵的作家们品尝一下。我们一桌十多位,细细品尝了查干湖怀头鱼,肉质细腻,入口软绵,富有弹性,仔细咀嚼,味道鲜美。云南文联这位副主席,出生在大理湖畔,并当过县委书记,是品鱼的美食家。品尝查干湖怀头鱼后,赞不绝口,查干湖怀头鱼比我家乡的鱼更鲜美!尽管我们一桌十多个人大块朵颐,吃到最后还剩下半条鱼。查干湖怀头鱼是查干湖稀有品种,鱼肉鲜美,营养丰富,为美食家们所钟爱。相信查干湖管理者们一定能充分利用现在科学养殖技术,多多培育查干湖怀头鱼苗,养殖出更多的查干湖怀头鱼,满足广大美食家的需求,让查干湖怀头鱼,鱼香四海!年8月20日于长春

2

张顺富:查干湖糜子

查干湖糜子年年丰收,这是湖畔村民家家都种糜子的原因之一。查干湖糜子特别喜爱湖畔稍带弱碱性的土质。只要春天撒上种子,秋收时一定是糜穗丰满,糜粮盈仓。

查干湖糜子结出糜粒比谷粒稍大,糜子有黑色和黄色两种,通常村民们种黑色品种较多。糜子只要春天种上,即使夏季旱天多一些,也不影响成长。种糜子,村民们很省心,种上后不用再浇水、施肥。糜子颜色淡黄,长得比谷子稍低,糜子穗长得比较散,不像谷子穗长得集中结实,糜子快要成熟时,必须及时收割,否则穗熟后糜子粒容易脱落。割糜子是个痛快活,糜子杆空心,发脆。只要把镰刀磨锋利,糜子杆茎一碰就断,村民们都钟爱割糜子这项庄稼活,割糜子有一种快感。割糜子通常是要起大早,趁早晨有露水时割,这样能保证糜穗不炸裂。割完后,村民马上把糜子拉到场院晾晒。用糜子磨出的米,叫黄米,是粘性的米,黄米粘粘的,吃了粘牙,抗饥饿。把黄米磨成粉后,用黄米粉做成饼,包上红小豆馅儿,蒸出后就是粘豆包。只用黄米粉蒸出的粘性糕,叫粘糕。东北冬天寒冷,吃一般食品热量小。吃上黄米饭、粘豆包、粘糕,热量高。也正因为如此,糜子便成了查干湖畔人们的最爱。解放前,查干湖畔地广人稀,村与村距离比较远。那时,我爷爷经常出远门做生意,出门时都要带上足够的干粮。奶奶就用糜子磨成的黄米,加工成黄米粉,加上少许盐炒成炒面,给爷爷装在布袋里,在路上充饥。年冬天雪大,我爷爷赶着马车去嫩江东岸郭尔罗斯后旗买羊皮。回来的路上,发现一位中年人倒在路旁大魁树下,人已冻得奄奄一息。爷爷把他抱上车,用羊皮给他盖上,快马加鞭,火速赶到一个村落,找个农家,把病人背进屋。爷爷向房主人要了白开水,立即冲上自己带的黄粘米炒面,喂这位中年人,中年人喝了热炒面,逐渐缓了过来。中年人说自己到这一带做生意,有病发烧又饿又渴,冻得不行,想在大槐树下休息一会儿,没成想坐下就昏睡过去。爷爷识文断字,总愿看医书,会看一般病症,又善于助人。看中年人病得不轻,让中年人喝了一碗炒面,扶起中年人,又坐上我家马车,把中年人拉到我家养病。中年人在我家养了一个多月,病好了,又去做生意去了。隔了一年多,中年人托朋友给我爷爷捎来一封信。除感谢我爷爷救命之恩外,劝我爷爷把租地主的地还回去。说用不了几年一个新中国就会诞生了。那时,每位农家都会分得土地的。我爷爷半信半疑,真的不再租地主家的土地了。渐渐地,爷爷的年纪大了,不能出去做生意了,家境也逐渐过得艰难。后来,又过了三年多,土改了,我家真的分了土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物种适合一方人用。查干湖畔糜子最适合查干湖畔人们在生活中享用。小时候,我到30里外的县中学读书,妈妈怕我饿着,每次开学都用黄米粉给我炒十多斤炒面。到校后,我每天给一个宿舍同学分些,用不几天就吃完了,同学们都夸赞我妈妈炒的黄米粉香。事隔几十年,去年在家乡县里碰上一位老同学,他还说在中学宿舍吃妈妈炒得香香黄米粉的事。用糜子磨成黄米粉,永远是查干湖畔人们最美的食粮。如今,到查干湖观光的人,吃的黄澄澄的黄米饭、粘豆包,就是查干湖糜子磨的黄米、黄米粉做成的。查干湖糜子历经一千多年的种植,早已在查干湖畔深深扎根,融入了查干湖人追逐幸福美好的生活里。年8月20日于长春

3

于佳琪:芦苇芊芊故乡情

我的故乡是塞北江城的一个美丽的村庄,太平水库的北岸,水库下一条古老的河道源远流长,一直通往亮甲山水库。这条河道里,有大量的鱼虾,每年的汛期一到,河道水位上涨,亮甲山水库的鱼便顺着河道游到上游,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人来这里捕渔。河道边上,疯长着一片又一片芦苇,芦苇荡里载满了我们童年的欢笑。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芦苇荡也被春姑娘拂绿了身姿,吸引了布谷、喜鹊和一些不知名的鸟儿,仿佛用她们不知疲倦的鸟语,欢呼春天的到来。那随风起伏的芦苇也荡漾着我们童年的欢乐。我和弟弟常常去河边捞鱼,累了就躺在河岸边的芦苇荡里休息,有时在河岸边捞鱼,还时不时地拾到鸟蛋。那种心情不亚于捞到了一条大鱼。芦苇碧绿穷无际,风吹苇叶连波起,恰似一幅碧波荡漾的山水画。一次,我与弟弟正在河道边的芦苇荡里穿行,忽然发现一条近十余斤的大鱼在河里一跃而起,我和弟弟便迫不及待地走进芦苇丛里,去捕那条大鱼,可囿于芦苇阻挡了我们捕鱼的脚步。虽然鱼没有捕到,但我仍然有了新的收获,那些在风中摇摆的芦苇叶子亲吻着我的脸,抚摸着一根根芦苇,我的心灵便开始和芦苇有了柔情蜜意的接触。这柔的芦苇,是软弱吗?也许,一根芦苇不算什么,似乎软弱得不可想像,腹中空空,不成栋梁,而一根根芦苇连接成片时,就能支撑起一片绿荫,庇护生灵。于是,芦苇所在的地方就变成了风景——风,有了琴弦;鸟,也有了家园;荒野,有了生生不息的生机和活力。每到秋风飒爽的日子里,故乡河岸边大片大片金灿灿的苇秆上,摇着一团团芦花,在秋风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远远望去,片片芦苇像波涛起伏的海洋,苇絮飘飘,白雾茫茫,那才是如火如荼的意境。穿行在芦花开放的日子里,自己的一份乡情也在芦花中绽放。多想久久地驻足在那一片随风飘舞的芦花中,拾拣逝去的岁月,然而时光不再,那一片片飘舞的芦花,只能开在自己童年那永恒的梦中。面对故乡的这片芦苇,感触颇深,像这些常年在野外自由自在生长的精灵,独守着家乡滩涂泥淖浅岸上的一方瘠土,苍翠而来,萧条而去。细弱纤瘦的筋骨傲然地迎接着岁月的雨雪风霜,洁白轻盈的芦花在乡野的天空中自由地飘荡。在漫漫的历史岁月里,卓然不群的芦苇独自守候着那份平凡中不屈不折的高贵。不管是《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温情,还是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风雪”的萧瑟,芦苇总是那样不经意地和气氛联系在一起。回想童年欢乐的时光,这片记忆中的苇荡载满了无数充满童真的快乐回味。那芊芊芦苇,在泥淤滩上扎根,无拘无束;在泥淖里生长,蓬蓬勃勃。那绿油油的苇杆,毛茸茸的芦花,总能牵动着心里所有的思乡情愫。淡淡的乡愁,让我的思绪穿行在唐诗宋词间: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记忆深处那片芦苇荡呀,你与我的故乡一样,时时令人牵肠,每当想起你的时候,就想起了我日夜思念的故乡。

4

吕凤君:老磨坊

妻子跟我说想磨点碴子吃,我也想喝点苞米面粥,正好库房里有几袋新打下来的玉米,我便把它们搬上了车。村里的磨房不在村里。汽车沿着蜿蜒的乡道慢慢地行驶,不时有小桥流水入目。在快到大山底下时,我看到一块残破的碾盘躺在一户人家的门口,过了这个门口还有一户人家,两家中间就是磨房。两间草房,破旧得只能把脸深深地藏在一道土崖下。汽车进了没有围档的院子里,门前一个灰土暴尘的人立刻向里边喊了一声,没过多久那门里便露出一张脸来。磨房的主人是个矮瘦老头,灰灰的脸上像抹了层粉,浅浅的头发像挂霜的乱草。一件肥大的上衣套在他的身上,像个孩子套了件斗篷,他腰间扎了道宽宽的皮带,上边显眼地吊着电工常用的“三大件”(钳子、锣丝刀、电工刀)。这老头我比较熟悉,我知道那东西曾经给他带来不少荣耀。老头正在给稻谷脱粒。那台机器就在门旁,里边还有两台粉碎机和一台磨面机。别看棚上尽是蜘蛛网,地面上却收拾得挺干净。水泥抹的地面,已经被磨擦得起了亮光。一见到又有人来了,他把手里的撮子交给稻谷的主人,然后帮我把袋子搬到屋里。他问我:“都磨些什么?”我说:“弄点小碴子,剩下的全磨苞米面。”他抓了把苞米说:“你想破成几半儿的?”也许是他的舌头伸不直的缘故,我竟然没听懂他的话。那稻谷的主人忙解释说:“他是问你一粒苞米想破几半,是四半还是六半那么大?”我明白了他是指小碴子的颗粒大小。忙说:“六半吧,破六半那么大。”把苞米磨成小碴子是很费事的,先通风去掉杂物,然后是脱皮去掉糠麸,接下来才是粉碎破成米。苞米破碎了,还要一边破一边用筛子筛,一直筛到一粒苞米的六分之一大小为止。相比之下,磨苞米面就容易多了。去掉杂物和脱皮,剩下的只管磨好了。老头儿帮我撮了一阵子就让我自理了,他又忙着照顾人家磨稻子。他手里拎着个大锣丝刀子忙活着,并不时和我们搭着话。他想给磨稻子的老跑腿介绍对像,问人家:“想找个啥样的?”老跑腿说:“是个女的就行啊。”他开玩笑说:“给你找个妈,你干么?”老跑腿说:“你真能扯。”他说:“我不扯,到时你得给我酒喝。”说着便认真地翻几页磨烂了的纸片子。过了一会儿,他又过来跟我搭话。他说:“听说你爱喝酒,我也好这一口。哪天咱俩喝几盅。”我说:“行啊,哪天去我家,我有好酒。”他说:“那哪行,你看我这忙的。还是到我家吧,我给你杀只鸡。”说着便管我要手机号,并记到那几页纸片子上。米面终于磨完了。我问:“得付给他多少手工钱?”他说:“钱就算了,把那些糠留给我吧。”我知道那些糠麸的价值高于手工费用,但我还是很高兴地答应了。他帮我又把袋子搬到车上,临行前还没忘了说喝酒的事。车就要开了,我看了看他那间老磨房说:“这都美丽乡村了,你这破房子该翻建了吧?”他咧嘴笑了笑说:“东西还是老的好,新房子有石灰味儿。”就在我踩下油门想要离开的那一刻,他突然喊了一嗓子,妻子示意我停一下车。我瞥了一眼倒车镜,只见他从墙上扯下一个桔红色的大面瓜,然后颠着小步跑了过来。行驶在金秋的田野上,醉人的米香一直萦绕在窗口。

5

魏安民:向海,美到了心里

记得一位哲人说:美的最好享受是心灵回归,最高境界是摄人灵魂。时隔20年了,向海依旧历历在目,令我心驰神往。那是年春末,因公到我的老家通榆县人武部,圆了多年的梦。路上,矫部长一直讲着向海故事。越临近向海,越有难以名状的涌动。儿时听说的向海全被眼前的向海覆盖了。走进向海,就像融入母亲怀抱,亲切自然。放眼向海,心都醉了!这不是小时晚儿的天吗?瓦蓝瓦蓝的!绿绒绒的草原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湖里芦苇荡漾。我们沿着栈道向苇荡深处走去,微风吹着芦苇不时发出沙沙声。水葱、眼子菜、三棱草、灯心草、小叶章在湖里悠闲自得。脚步声也惊得鱼儿不停地在睡莲与菱角间藏猫猫。湖天飞翔的鹰隼,水中觅食的绿头鸭,相互嘻戏的天鹅和云雀,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儿的……真是百鸟乐园。在金色湖滩,几只紫燕飞掠扑食,为嗷嗷待哺的雏燕往来奔忙。我像孩子似地在湖里洗了几把脸,撩了好一阵子水。湖风吹拂,温爽可亲,好像母亲抚摸着我。我们驱车去蒙古黄榆林。一遇泥坑,车轮在碱性泥里打滑,溅起一片泥浆;跃上沙岗,车轮搅起黄沙,扬起一阵沙尘。路旁一簇簇一丛丛蒙古黄榆,树皮黑褐,树干扭曲,冠若巨伞,有的像虬龙探海,婆婆娑娑;有的如游龙过江,激浪四溅;有的像新疆姑娘满头辫子,九曲十八弯;有的宛如嫦娥舒广袖,随风飘逸,风姿万千。树枝如窈窕淑女,千姿百态,恍若乡亲们频频招手,欢迎远方游子久别归来,我抚摸着一棵百年黄榆,思绪万千,乡泪满眼……。矫部长说:蒙古黄榆可是珍稀物种,堪称北方胡杨,耐旱、耐贫瘠、抗病虫害、生长特别缓慢。向海50平方公里野生蒙古黄榆次生林,亚洲最大。这片林子可是减缓风沙天然大屏障啊!向海地处白城八百里瀚海,干旱少雨,环境恶劣,倒逼着蒙古黄榆三个一簇、五个一丛,根系发达。一片树的根是连在一起的,沙岗上的树以相连根系,吸收低洼处水份和营养,抱团取暖。蒙古黄榆林到6月份就出现害虫紫榆叶甲,有时一晚上就能吃光整棵树叶。这季节蒙古黄榆只在树冠上长些嫩芽,等7月份害虫衍化为蛾,再大量长满绿叶以为生存,活脱脱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林子里转来转去,就是看不够、亲不够。在树荫下释放乡愁,谈笑风生,不知不觉一个多点就过去了。置身向海榆林,呼吸原生态大氧吧新鲜氧气,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那才是最绝的享受,最爽的惬意,最美的意境呢。下午3点多,“放鹤喽,放鹤喽!”顺着呼喊声,我们不由得加快脚步奔向鹤岛。在一排人工鹤舍前,正在放飞人工驯化的仙鹤。一群被放飞的仙鹤在旷野自由飞翔,引吭高歌,激情奔放。鸣叫得是那么清脆,那么高亢,那么震撼。第一次听到鹤鸣,身临其境感受了“鹤鸣于九皋,声闻九天”的天籁魅力。向海不是海,却有海一样博大的胸怀。经工作人员介绍得知,向海.67平方公里,栖息着种鸟类。目前,全世界仅存15种鹤,向海就有6种:丹顶鹤、灰鹤、白鹤、白枕鹤、白头鹤、蓑羽鹤。全世界仅有丹顶鹤只,向海就有60只。在年,3只驯养的雄性丹顶鹤,引来3只野生雌鹤。繁育了6只可爱雏鹤,演绎了一段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临近黄昏,我们来到野生鹤观测点碰碰运气。在远处落霞辉映的浅滩上,两对丹顶鹤好像要觅食。一对前俯着修长美颈,静雅悠然,修长的双腿一半没在水里,一半露出水面。凝神瞩目,纹丝不动,死死盯着水面,准备随时捕捉小鱼……。另一对亭亭玉立,挺胸昂首,回步转颈,安详优雅,风度翩翩。一会儿相互梳理着洁白羽毛,交颈窃窃私语,一会儿引颈高歌,欢快地跳着芭蕾……从没见过的仙风道骨,美如天女下凡,艳似沉鱼落雁。我顷刻间便进入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境。夜幕降临了,仍望眼欲穿,真的是没看够啊,下次不知待何年……年8月18日于长春

6

江其田:春到嫩江湾

春天来了,飘柳万绦绿如海。春天里的嫩江湾,到处莺歌燕舞,草长莺飞,丝绦拂堤,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奏响了嫩江湾和谐的旋律,演绎着动人的画面!春天唱着嘹亮的“春天里来百花香……”歌谣,迈着矫健的步伐来了。春天的到来,给嫩江湾带来了无限生机。在春光明媚的时节,嫩江湾湿地公园里,游人如织,川流不息,我也沐浴的春的阳光,来到了位于吉林省大安境内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嫩江湾湿地公园。嫩江湾,位于大安市北部。自古以来,嫩江湾就是一个天然码头,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内河对外开放港口。这里水资源充沛,泡沼密布、林草丛生、蒲苇繁茂、水鸟纷飞、鱼虾成群,原始生态景观秀美。因此,国家林业局于年12月23日,批准为大安嫩江湾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在春光明媚的时节,当您走在嫩江湾湿地公园的林荫大道上,路两旁高高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这一棵棵柳树上,有千条万枝柳条随风摇曳,好像一条条绿色丝带随风飘扬。不知道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这些细细的柳叶?难怪唐代诗人贺知章咏出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柳丝轻摇,梢尖微点水面,漾起泛泛涟漪。“绿杨烟外晓寒轻”,杨柳堆烟,漫眼的是无际的嫩绿,感受着沁脾的清爽和温柔的抚摸。嫩江湾的春天美景,真是美不胜收。来吧,嫩江湾与春天约会,春,亲吻大地,春意,写满嫩江湾。呢喃的飞燕,早已呼朋引伴、叽叽喳喳地在嫩江湾的枝头欢唱开了。在嫩江湾树林里,许多小鸟在枝头上、电线杆上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发出不同而又清脆悦耳的鸟语,我不禁咏颂起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来。在嫩江湾湿地公园,那被春雨浇红了的小花、浇绿了的小草儿,已耐不住性子,缀满了嫩江湾。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的青了,绿了,红了。是什么把这里的花草染绿、染红了呢?是春雨啊!唐代“诗圣”杜甫在《春夜喜雨》诗中这样描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看,别说人喜欢春天,就是春雨也知道在这个节气里飘然下来呢。看一看吧,这带着雨水的小花、小草,娇美红艳,把整个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都染成了繁花似锦的乐园。还有那久违的了春风,经过一冬天的沉寂,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飘然而来,风是那么轻、那么柔地从你的脸庞拂过,又孩童似地调皮跑开,飞过缓缓而流的嫩江湾,跃过一望无际的科尔沁大草原,融入了那条蔓延千里而清澈见底的嫩江……你听,宋朝的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假如你来嫩江湾,能够遇到春雨,那可是最大的荣幸了。二月的细雨,如丝如雾,隐隐中有朦胧的感觉,绵绵地又似柔情的世界笼罩在周围,似一种如梦如幻的幻境,漫步微雨中,感受“小雨纤纤风细细”的美丽与浪漫。听着脚下踏起水花的声音,触摸柔顺的雨丝,真有一种难得的惬意与悠闲。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溪流......啊,原来是春雨给嫩江湾带来了绿色的生命。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家长们忙里偷闲,领着孩子,带上只风筝,来到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沙滩上放风筝,那可是最惬意开心不过的了。孩子们手里高高举起风筝,然后一路狂奔,于是,一只只风筝起飞了……风筝越放越高,再拼命放线。风筝穿过了云端,飞上了云层,变得好小好小。在空旷的沙滩浴场,追逐着、嘻笑着、疯闹着,真有那一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春天气息。嫩江湾那渐暖的空气,破冰的流水,渐绿的柳枝,吐芽的苞蕾,这些春天的使者,驱散了料峭的寒风,送来了温暖的气息。被风簇拥着的嫩江湾,阳光和煦,万物生机勃勃,春雨滋润,兰馨蕙香。红杏枝头春意闹,自然界的精灵们自然也不甘寂寞,将无声的浓郁春意表现得似有声般轰轰烈烈,演绎着嫩江湾春天的故事。

7

吴亚芹:送饭

农谚说:白露烟上架,处暑动刀镰。

又快到处暑了。回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下乡在伊通县。一天秋风送爽、漫山遍野绿油油的庄稼预示着今年又是好收成。走在温暖和煦的村头田埂上,手里提着一个小筐,筐里面放着刚做好的热呼的粘米饼、土豆炖豆角,还有油汪汪的炒鸡蛋,给丈夫送饭。孩子们的爸爸在半拉山打秋板柴禾,每年处暑这个节气,生产队放三天砍柴假。这里的人们都要挥起镰刀到山坡割蒿草、榛子杆儿等做烧柴。我拿着镰刀要跟着去,我丈夫坚决不同意,他说:打柴禾是最累的活,你是知青不会用镰刀,干不动不说,弄不好还会割破手脚,还怎么做家务活儿?我说,那我晌午给你送饭去,他说我自己带饭。我坚持说给你送热的!他拗不过我,只好同意。我当时依然梳着学生时的两条刷子式的辫子。走在山间小路上,望着远处那连绵起伏的群山,环抱着脚下的田野村庄,那一望无边的青纱帐,不觉心旷神怡。行走间,不由地唱起了革命现代京剧《平原作战》:“青纱帐举红缨一望无际,下岗来修地道敢把……”“山”字还没出口,吓得我倒吸口凉气,目瞪口呆、木雕泥塑般定在原地了。原来前面约三米远处,一条花绳子在动,不对!三角头、一段红脖子、一条绿色一米多长锄杠那么粗的什么东西在爬。是条蛇!正在爬……“野鸡脖子”毒蛇!那蛇或许感觉到脚步声了,突然停止不动了。我屏息敛气,既不敢看,又不能不看。脚下是一条田间小径,只有一尺多宽。左右都是玉米地,前面这条叫“野鸡脖子”的毒蛇横陈在那里。蛇头埋在左边玉米地,蛇尾藏匿在右边玉米地里。我和蛇就这么僵持着……空气凝固了。都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其实三五分钟难熬的如同过了一年,这条蛇缓缓地向前爬去,不见了。半晌,我才回过神来。四肢酸软无力,前后一个人没有,不能在这待着,得走啊。我想起“打草惊蛇”,于是壮着胆子拾起一根树枝,一边划拉地面草丛一边走。惊魂未定的,终于来到半拉山下。远远望着山坡上散落着的砍柴的人们,我找到孩子他爸,松了一口气。我丈夫满身满脸汗水,又累又饿,接过饭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吃罢饭,喝了一口山泉水。我想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一会儿,可他坚决地说,赶快回家,明天别来了。说着递给我一根木棍,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柱着它,回去吧!”我看着挥汗如雨的丈夫,想说什么可是没敢说,顺从地走了。晚饭后,孩子他爸说:就在你来之前,我刚打死一条剧毒蛇,叫“土丘”。两头一般粗,和胳膊一般粗细,颜色像枯树枝。我怕你碰到太危险了,所以让你快走。我也把在玉米地遇到“野鸡脖子”那段有惊无险的历险记说给他听。孩子他爸说:明天我带饭吧。你在家好好看孩子做饭就行了。因为我们住的山沟,房前屋后经常有蛇出现。我就在院子里洒上用旱烟梗泡的水,蛇怕旱烟或艾草烟味儿,所以东北人有吸旱烟的习惯。我丈夫就是这样用他宽阔的羽翼保护着老婆和孩子。一家人就这样相依相伴,走过那段既艰苦又多姿多彩的岁月。

8

崔喆华:我的秋

我的生命之秋已来临。时时振翅的白雁知道,墙角里叶子发黄的,却依然昂着头的葵花知道,那拥抱着上百个年轮的老树知道,那草甸里大大小小的,各色的跳动的生命知道。生命之秋已敲响我的屋门。回望勃勃变幻的春,亲近过酣畅淋漓的夏,从此踏上秋的土地。仰望秋的天空,环视秋的世界,与秋的灵魂对话。“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是的,天高云淡的秋,一副冷静的面庞叫人不由深思和反省,叫人盘点过往的繁华,守住正在成熟的枝枝节节。天籁的声音由远而近,像是声声提醒。水分挥去,果实飘香,一舍一得间完成着使命。不是偃旗息鼓,马放南山,而是内在忙碌着收潋、积聚、成熟。那硕大的果实,即将滚落。“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夏的热烈还没有完全消散,秋的凝重的面庞已在路边静静等候。夏与秋藕断丝连着,像一缕思念。先要为夏季准备好远行的行囊,让热烈的人不受损伤,像小心保存起一轴热烈的画。秋,调节器般为夏冬两个极端无痕对接。生命之秋已来临。那老玉米的散乱的须,暗淡易断。那曾茁壮的叶子隐约有了几丝残损。只有那挺拔的株杆还在风中挺立。我在它近旁坐下来,缓一缓发僵的筋骨和脖颈,眨一眨涩涩的眼睛,目光投向秋的深处,那里成群的庄稼正在歌唱。春来了看花,秋来了扫叶。秋,抖落多余,显出各自的定数,给懵懂者示现着生死过程,秋,去掉了遮掩和粉饰,正可以思考宇宙,问辩人生。剥去欺骗和伪装,让真实坦然赤裸。

诗美人间

1

初航:秋的组章

入秋了

入秋的白云越来越清淡入秋的树木越来越凛然把庄稼地看穿再用满园的果实写一个繁体的圆满我只影徘徊看上去有些孤单周围没有日光的回旋也没有坐在钢琴前将命运的交响曲弹一弹听了这话你有些羞赧送了我一句誓言就算海角与天边没有一道彩虹的浮现也不会改变对我的依恋年9月6日秋日当树叶落尽的时候在夕阳西斜的路口你转身就要远走不回头要怎么样才能让时光倒流把童年捕回再拥有牵动整个宇宙消除所有的忧愁把一柄琴弹旧舞动长裙之后揉碎门外树梢翠绿的温柔紧握双手斟满一杯美酒入喉年10月12日秋语花濡夜,露微凉情难解,意堪伤无尽费思量一卷悲秋附纸上描眉对镜小轩窗虹凤霓凰将整个燥热的夏之殿堂亲手埋葬年11月6日中秋即景因为机缘我不用望月怀远大海并没有横亘在我们之间我就在你们的身边祈祷别人家也能团圆都能够五谷丰登在米缸上写一个满天下骨肉相守永不离散我还能挽着你们的臂弯把天涯海角一一走遍年9月14日季节更迭夜晚的天空静默鸟儿都已归巢繁花开尽夏日终了秋景漫延心上眉梢我把思念的网撒在过往的莲塘捕捞上来的是星光还是你眼眸的明亮?年6月25日

2

初明:秋绪二首

落叶与地下的一个方寸

长久地在枝头上宁静灼灼其华风雨如晦优雅地等待一个落叶的情节系从根上来经过输送的血脉在枝的宝岛上喷张收缩,亮牌出丰收直到有一天把庄重的目光牢牢地定格于地上某个方寸并在飘摇和旋转中期冀结缘忽然的一个时刻光芒万丈将错就错地割断生命尾部旧的离别头部新的相逢兑现的一个思路水落石出秋情万物修身修到了新的境界百天的路程其实并不遥远从地面浮起旗帜一直漫卷到空中遮天蔽日我们陪同鸟儿走到秋天鸟儿越走越远但她们把翅膀和歌唱留给了北方连同无边无际的喜悦在这个秋天里我们珍惜每一粒果实把落地的捡拾起来藏在胸膛倍加珍惜的连同每一片叶子

3

王凤立:乡愁在阳光里雀跃

(一)

我把一枚心事抛向夜空溅起一地的相思装饰梦里的故乡翘首老宅的窗前你偶尔能见祖辈钉在墙上的怀念在月色中摇荡农人的那份善良在北洼的南坡地里拔节灌浆以尘世的千姿百态诠释古朴的思想(二)斑斓的色彩映着农事以一粒微尘滚过青苔般沉醒的记忆雨后的念想紧挨着母亲坐了下来旧日的点点滴滴伴着光阴的脚步和满目秋色融为一体(三)在一场花事背后我看到了故乡的本色湛蓝的天空每一片云朵都白得可爱连同那些难忘的故事或在陈旧的词汇里游离或在游子的目光中雀跃无法停歇的脚步在每一页崭新的日历上描摹潜入故乡的牵挂(四)老家的黎明爬上民谣的树梢以攀缘之势在乡愁的阳光下旁若无人一种独有的风情一层层荡着一些风尘旧事仿佛有意炫耀魂不守舍的美我所有的思念伏卧其中还有一些莫名的惆怅不经意间己落入秋水一种意境悬在时间的枝头是那不变的乡情乡恋

4

赵家忠:寻找

题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每个人都在积极地寻找。追求上,寻找奋斗的目标;事业上,寻找前行的动力;家庭上,寻找甜蜜的爱情;生活上,寻找知心的伙伴……我翻阅书籍慢慢寻找:跃然纸上的是——耕耘的泪花、收获的欢笑。诚然,也有艰难的岁月、坎坷的轨道。我张开双眸细细寻找:映入眼帘的是——慈祥的目光、亲切的教导。当然,也有道听的人群、途说的民谣。我俯下身躯缓缓寻找:簇拥周边的是——春绿秋之黄、日红花之娇。是然,也有弥漫的沙狂、卷飞的海啸。……啊,我认真地、努力地搜索,我虔诚地、坦然地寻找。寻找——辉煌的过去、残酷的现实、未知的明天、难忘的今宵。还有——传统的继承、当代的弘扬,深邃的理解、真诚的友好,志同的伴侣、道合的知己,睡梦的惬意、虚幻的飘渺,……啊!只待——浮云飘散、繁华落尽,潮汐退去、东方破晓,我将与那美好的记忆一起终生相伴、长青不老。

5

图南:律诗四首

七律:《千山行》

步移积翠山巅上,叠嶂重峦径路长。霞落碧波峰峭秀,虹飞雪浪谷幽凉。松涛阵阵晨钟响,树影婆娑暮鼓扬。醉悦仙人台远眺,梨花一片向天狂。五律:《登岳阳楼》欲观云梦泽,须踏岳阳楼。雁引烟霞去,山衔日月留。前人无尽憾,后辈不堪忧。浪卷千秋事,波平万古愁。七言排律:《游青莲阁》兖州雨滴萦芳草,齐鲁云横映碧荷。仰圣人闲中啸傲,敬贤士醉里吟哦。朝思太白临東岳,暮想青莲到泗河。常叹时空来隔阻,奈何日月去穿梭。双眸唯见诗狂转,两耳常闻语浪婆。万古豪情词赋海,千年谁敢跃凌波。七律:漫步伊通河畔清风拂面诉衷肠,独倚雕栏放眼望。斜日云中诗浪起,落霞波底韵流长。一湾碧草吟春色,两岸桃花醉夕阳。自古情多词翰客,相思无尽满庭芳。

6

纪玉检:诗意乡村(新韵三首)

山乡秋游

天高气爽碧云悠,胜日采风结伴游。岭上丹枫红似火,田中稻谷锦如绸。村村筑就康庄路,户户装成靓丽楼。无限秋光诗梦远,炊烟夕照醉乡愁。边城秋韵山林换彩妆,菊桂沁清香。棉绽千丛雪,霞飞万里霜。果蔬呈翠绿,稻谷染金黄。歌舞和谐曲,边城赞小康。乡村秋韵潇潇细雨送清凉,飒飒秋风绘彩妆。金桂飘香薰远客,丹枫似火映斜阳。崭新村貌田园秀,质朴民风福寿长。梦里桃源何处觅,振兴大业醉山乡。张顺富散文品读欣赏(下).mp::51未加入话题

书画视界

白沙:书法四幅

皮郁华:篆刻五幅

《当代名人》主编:张顺富

年5月生,吉林省作家协会第八届副主席、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出版著作:长篇小说《查干湖》、小说集《生活变奏曲》、报告文学集《时代大雕塑》、《腾飞的雄鹰》《和谐施教的楷模》等、游记《访欧洲十国笔记》、评论随笔集《文情畅怀集》等多部著作。曾任三届(九、十、十一届)吉林省政协委员、年11月至年11月连续参加四届(六、七、八、九届)中国作家代表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人四次接见,年10月获约旦王国作家协会颁发的“耶路撒冷文学奖”。

《当代名人》文艺版征稿启事

一.征稿范围:征集小说、散文、诗歌(古体诗、新诗均可)、书法、绘画作品等。二.征稿对象:全国各地作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及文艺爱好者。三.征稿要求:(1)作品要有思想性、艺术性,以质量为标准。要求内容健康,符合法律法规,贴近生活,具有真情实感,有感染力;严禁抄袭,文责自负。(2)文字要求:散文-字,每期每人限投一篇,多投不予选发;新诗篇数不限,总行数30行左右,多投不予选发;古诗词二首,总行数20行左右,多投不予选发;书画作品最多投四幅,多投不予选发。(3)作者简介:20字左右,超过字数一般不予选发。四.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代名人总第29期l诗词歌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