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大海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切都感觉好熟悉汶川地震灾区学生十年后重
TUhjnbcbe - 2024/10/13 16:29:00

今年是四川汶川地震十周年。对于灾后曾到俄罗斯进行短暂疗养的中国孩子们来说,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既有伤痛,也有欢乐与美好。与俄罗斯师生建立的深厚友情跨越十年岁月,历久弥新。当孩子们再次踏上给予他们安慰与帮助的全俄“海洋”儿童中心时,“家”的感觉扑面而来。

当地时间9月9日上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全俄“海洋”儿童中心,数十名俄罗斯孩子挥舞着中俄两国国旗,以热情洋溢的欢呼声和民族舞蹈迎接远道而来的40多位中国朋友。这是一群特殊的朋友,他们中有些人十年前在经历地震创伤后来到这里,与这里的俄罗斯朋友、老师度过了难忘的21天,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欢迎仪式上,“海洋”儿童中心主任安德烈·巴济列夫斯基的开场白简短而暖心:

“十年前的年,‘海洋’中心成为中国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今天我要由衷地说:‘欢迎你们回家!你们到家了!’”

巴济列夫斯基说,人们不会忘记那段历史以及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中俄年轻人在困难时期相互帮助,结成的友谊弥足珍贵,延续到今天,并将永远延续下去。

年汶川大地震后,俄罗斯政府先后邀请多名灾区儿童赴俄疗养,其中半数孩子来到全俄“海洋”儿童中心,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目前就读于四川大学法律院研究生院的薛雪是年第一批来“海洋”中心的。重回故地,她非常开心,非常激动,感觉到久违的温暖:

“听到讲俄语的,就感觉好熟悉、很亲切,有点家乡话的感觉,虽然大部分听不懂。”

薛雪和同学们一起在俄方老师的带领下,重新走过曾经生活了20多天的宿舍、教室、食堂等地方。同学们非常高兴,边看边讲述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看着几乎没有变化的食堂,薛雪兴奋地回忆起那段快乐的生活:

“每天都有土豆泥、香肠和肉,还有水果,每次我们都吃不完,就揣在兜里。还有那个勺子,特别大,让我们喝红色的汤,红菜汤吧?记得当时小朋友坐一排,老师会看着我们吃饭,特别好玩。好开心啊!”

代瑶也是第一批来“海洋”中心的同学,当年她12岁。今年她刚刚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希望从事师范工作。这次重回“海洋”,感觉到熟悉的“家”的味道。回想起当年认真细致的辅导员卡嘉,代瑶说她的职业选择与这里有关: 

“当时辅导员老师和我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每天陪我们玩,教我们知识,对我们触动比较大。我觉得这也是让我现在从事师范专业的一个原因。”

当年来到这里疗养的中国孩子年龄在9到14岁之间,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一个人、一件事都可能塑造他们的人生。已经大学毕业、在四川从事记者职业的肖宇回忆当时的辅导员玛莎老师时颇有感触:

“她(玛莎)说自己是一名记者,作为一名志愿者来到这里,帮助我们。从此以后我就对记者和志愿者产生了浓厚兴趣。我现在也成为一名记者。他们对我的影响很深。”

在“海洋”中心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老师对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也是满怀深情。十年后的重逢让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哽咽的声音传达出彼此的思念与感恩。目前作为中文翻译的索菲亚十年前是一名大一学生,初学汉语,作为辅导员和中国孩子们一起度过了21天。这次与孩子们再次相聚,索菲亚说,看到曾经的小女孩长成漂亮的大姑娘,而且生活得很好,她非常高兴。提及过去的那段日子,索菲亚记忆犹新:

“当时他们很难受,我们也感同身受,所以尽量帮助他们,待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和他们一起玩游戏。我们都非常喜欢对方,就像一家人一样。”

此次重逢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家”。两种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们因为“爱”而相聚,建立了共同的“家”,相互协助度过艰难岁月。正如乐观开朗的肖宇所说的,回到这里就像回到了家:

“感觉这十年来,‘海洋’就没有远离我们,一直在我心里深深扎根,陪伴我成长。回到这里就像回到了家。”

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指出,是俄罗斯人民伸出友谊之手与中国小朋友共度难关,并结下深厚友谊。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俄罗斯人民给予的这份情感:

“十年以后,四川的同学们再次回来,表达他们的感谢和感恩之情。我们重聚在这里,也是为延续中俄友好,年轻人身上充分体现了中俄友好的未来。”

(中俄头条记者:李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切都感觉好熟悉汶川地震灾区学生十年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