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杏林讲坛”→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导读:今天学习蔡福养先生治疗咽喉疾病的三大法和常用方药。
咽喉位于人体头部,下与脏腑经脉相络通。其致病因素,有内伤与外感的不同,临床也有虚证和实证之分。
外感多因肺胃郁热,头热上蒸,内伤多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客者除之”、“燥者润之”、“活血逐瘀”等理论以及咽喉病的局部与全身症状相结合的特点辨证施治。
客者除之
疏风解表清热法,适用于喉痛、喉风、风热喉痒、风热乳蛾等病。
因外感风邪引起的咽喉红肿、化脓、蛾体红肿痛、发热恶寒、脉浮数等。
选用银翘散加味(银花、连翘、牛蒡子、桔梗、薄荷、豆豉、甘草)。
咽喉红肿痛者,加射干、豆根;苔腻*、口渴者,加生石膏、天花粉;肿处化脓者,加皂刺、浙贝;
高烧不退者,加桑叶、菊花;颌下有肿核压痛者,加板蓝根、重楼、马勃;大便秘结者,加大*、朴硝,水煎服。
燥者润之
清热养阴润燥法,适用于阴虚喉痒、阴虚乳蛾、阴虚喉痹等。
因肺胃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蛾体微红微肿干痛,口舌干燥,干咳少痰,声音嘶哑,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小便*少,大便头硬,脉细数。
选用六味地*汤(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
咽喉干痛者,加石斛、沙参;潮热盗汗,加龙骨、牡蛎;手足心热者,加知母、*柏;大便头硬者,加玄参、麻仁,水煎服。
症见发热恶寒,脉浮细数者,为风邪在表,加桑叶、菊花、苇根等,以扶正祛邪。
症见怕冷,下肢不温,腰酸痛,小便次数多者,为阳虚于下,无根之火上炎,加附子、肉桂,以温补肾阳,引火归原。
症见口舌干燥,干咳少痰,声音嘶哑者,属肺热化燥所致。治宜清热养阴润燥,酌加养阴清肺之品,如沙参、麦冬、*精等。
活血逐瘀
活血逐瘀法,适用于火热上蒸,热与黏膜气血凝滞不散,引起的咽喉部漫肿胀痛,咽后壁呈现颗粒状或片状淋巴滤泡增生,喉结部胀紧感,舌质紫暗,舌面有瘀血点,舌根下青筋暴粗,声带充血、结节、肥厚、息肉,失眠多梦,心里热,心跳心烦,脉沉弦数。
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桔梗、怀牛膝、甘草)。
咽喉红肿者,加山豆根、射干;咽喉干痛,加麦冬、石斛;
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者,加浙贝、玄参、生牡蛎;声带肥厚者,加川贝、茯苓、半夏;声带息肉者,加山楂;声音嘶哑者,加胖大海、蝉蜕、麦冬,水煎服。
症见咽部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闷者,此为肝气乘脾,湿痰结聚,治宜行气化痰。
选用四七汤加味(半夏、川厚朴、茯苓、苏梗、生姜、大枣)。
舌苔厚腻者,加佩兰、白豆蔻;两胁胀痛者,加青皮、香附;胸痛胸闷者,加瓜蒌、薤白;湿气上逆作呕者,加代赭石、竹茹,水煎服。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福养》,仝选甫、蔡纪堂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8。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