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选材:确定目标,坚定不移
我一直很相信“眼缘”,10月份在准备湖南省集体备课大赛时,就对《金色的草地》一课很有感觉,但当时得知株洲市乡村教师教学竞赛活动的主题是“阅读教学”,便不舍割弃。
两个星期活动方案正式发布,说巧不巧,主题为“单元整体视野下指向习作能力培养的习作单元教学”,于是我首先锁定的目标就是三上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
尽管这一课选的人少,可参考和借鉴的资料少之甚少,且身边也有很多专业人士称“这一课很难上,不好把握……”,但我丝毫没有动摇,坚信自己的感觉和选择。
拿到教材后便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硬着头皮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这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自己心里的挑战,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才是教学设计进步的前提和基础。
02
独思:头脑风暴,理清思路
着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跟教材好好对话。第一遍阅读教材便产生思考:“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在理解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宜作过多要求,应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
教学用书上的建议非常明确,习作单元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指向表达,为习作服务。那么30分钟的课堂怎么用文本,用到什么程度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文本的价值呢?课后习题应该是要解决的吧?目标的设定中又如何权衡指导与运用之间的比重呢?……这些问题齐刷刷地冒出来。
我没有焦虑,也没有糊涂,我深知第一稿设计对一堂课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基调。当然,我也接受不了全盘重来的否定,于是乎我选择了一个人“头脑风暴”,在无数次的自问自答中,我整理出思路清晰的第一稿设计。
因为考虑到教学时间只有30分钟,我第一稿设计中指向表达的目标只落实到口头表达——把自己的观察发现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第一稿中最开始选择的观察对象是多肉植物,因为它的种类多,形状、颜色都很丰富;后来发现猫的眼睛、会动的害羞草、转动的向日葵都可以做观察对象,都在我的选择范围,于是乎,又开始了一轮“头脑风暴”,不断比较几种事物的优劣势,难以抉择……
最后采纳了李芳老师给我的灵感和建议,让我不再纠结观察对象的“颜值”问题,选择了能现场目睹其变化的胖大海。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因为这是绝对的原创,也成为了整堂课的亮点。
03
吸纳:同侪互助,整合资源
这次的磨课团队是区小语工作室的10位小伙伴。我把精心修改完教学设计发到工作室群后,老师们的整体印象是板块清晰,目标也相对集中。
但我自己知道我的第一稿设计应该是只达到了常态课的要求。我头脑中成功的作文课是生动活泼的,不仅能让孩子们听得兴趣盎然、写得意犹未尽,还能让听课的老师开怀不已、拍手称赞。
暂且不提这堂课能否完成教学目标,单从教学设计的趣味性来看,自己就很不满意,说不出哪里不好,但就是觉得很没意思。整堂课中规中矩,老师都觉得上起来没劲的课学生听起来只会更加索然寡味。
尤其是文本的解读与运用,设计没有层次,朗读不能入情入境。此时的我又深陷另一个瓶颈。求突破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团队力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课老师的感受远远比自己幻想的课堂来得真切。试教前,工作室的老师带着自己的观课任务来参与课堂。
12位老师分工协作,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