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季的饮食少辛多酸、合理进补
秋季的饮食宜“少辛多酸”,少辛指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可以有效防止肺气太盛。
一方面可以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子、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食物,也可以吃人参、沙参、麦冬、川贝、杏仁、胖大海、冬虫夏草等益气滋阴、润肺化痰的药膳。另一方面要少吃葱、姜、韭菜、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吃酸性水果和蔬菜。
同时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虽然入秋是大补的好时节,但是进补不可以乱补,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无病不进补。无病进补即增加消费又损伤身体。比如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
2.不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越能补益身体,比如人参昂贵,食用的人较多,但是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以及鼻孔流血。
3.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不宜补,虚证又分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要对症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过量食用都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此外,秋季养生可以分为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
初秋之时,食欲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古代医学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节约生冷,以防疾病,此时宜进补养之物以生气。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物。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晚秋临近初冬,气候愈渐寒凉,这时秋燥易与寒凉之邪结合而侵袭人体,多见凉燥之症。这时应该多吃温性或平味甘酸的食物,以养肺强身抗凉燥;少吃或不吃寒性食物。
二、立秋之后要学会全面防燥
立秋之后,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不要忘了它带来的时令主气:燥。这时我们需要注意到:
1.多补充水分:秋燥最容易损伤人体的津液,应该多喝水、淡茶、果汁、豆浆、牛奶等,从而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津液,在喝水或饮料是宜少量多频次。并且要少甜为佳。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梨、橙子、柚子、*瓜、萝卜、藕、银耳等,蔬菜有生津润燥的功效,应多吃,另外,要多吃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少吃辛辣、煎炸食物。
3.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白菜等促进排便。因为如果排便不畅积在肠内的时间过长就会生火,从而减少体内津液,所以,促进排便也是防止秋燥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秋季进补好时节要先补脾胃
夏天的气温高,人们的肠胃普遍不好,因此日常生活中大多吃的是瓜果蔬菜,粥、汤类和易消化的食品,脾胃的活动功能亦相应减弱,秋凉后如果马上吃大量猪、牛、羊、鸡等炖品,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就会加重脾胃负担,甚至伤害其正常的消化功能。这时我们要循序渐进。就像跑步一样必须要经过慢跑后才能加速,如果一下吃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肠胃势必马上加紧工作,才能赶上突然的需要,这就必将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无法消化,营养物质不但不能被人体吸收,还会损伤身体。